文学新作
少年张之洞在贵州
清道光己酉年(1849)夏,黔省兴隆街(今贵阳南明区兴隆街)孔天成斋刻字铺镌板印刷的《天香阁十二龄课草》问世,收录少年张之洞创作的诗词歌赋数十篇。张之洞出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秋,按扉页“道光二十八年张之洞自序”,书稿完成时间是“戊申(1848),十二龄矣”。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书名还是自序中的“十二龄”,都是按古代虚岁的算法。按今天的算法,张之洞实际年龄只有十一岁。道光二十八年农历五月初五,张之洞作“端午即事四首”词,兴义府城的端午节,跃然纸上。
品金星山亭阁题刻 感悟文化源远流长
位于安龙县招堤荷畔的金星山,承载着小城厚重的历史文化。数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为之倾倒。最具人文气息的当属山上亭阁内的题刻,尤其是文辞隽永的楹联,配以精妙的书法,其意境往往直击人心,令人赞叹。
“加油”文化的另一种言说
远康是十分勤奋的作家,继2018年出版长篇科幻小说《飞天密码》、2021年出版文论著作《岑南文学物语》之后,近期又完成了一部很有分量的长篇历史散文——《加油文化密码》。远康把著名学者李裴先生为其写的序言及电子书稿微给我,有意让我感受他通过典籍、文献、传说等切入当地历史文化,打捞文明碎片,淘取精神遗产,在历史细节的褶皱之处展开丰富的想象和深度的思考。他才思敏捷,文笔机巧,旁征博引,梳理钩沉,连类古今,以散文形式的写实手法进入历史的深邃之处,对源于兴义府府城(今安龙)的“加油”文化进行细致精微的叙述、描写、评议、论证,系统地梳理了“加油”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由此呈现一种由记忆、记载、联想构成的完全
安龙县文联第二届文艺家协会换届回眸
在文代会精神号召下,安龙县委县政府作出工作部署,由县文联牵头,组织所属各文艺家协会相继召开了第二届换届工作会议。我有幸参与其中,并在县作协、书协、美协兼职,几乎亲历了整个换届过程,见证了县政协、县文联相关干部和各协会同志为筹备换届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见证了他们对文艺事业饱含的真挚情感,见证了换届过程中的许多动人瞬间。这是安龙县文化史上值得铭刻的一段历程,故挥毫记之,使胜事不令就荒,名花俱能见赏。
半山亭上品读张之洞
公元1848年7月,是少年张之洞声名鹊起的开始。11岁的他,挥笔而就《半山亭记》,获“神童”美誉。 盛夏的安龙,招堤旁边的荷花开得正盛,“烟柳迷青,秋水澄空,红桥倒影者,招堤也。缘起数里,蒹葭苍苍……”张之洞4岁来到这里,年仅11岁表达了自己对为政之要的见解:“夫其德及则信孚,信孚则人和,人和则政多暇”。 亭在半山,面临莲池,亭中极目,究竟给了张之洞什么启发?
张之洞与兴义府教育
会试发榜公布录取结果,张之洞中第一百四十一名贡士,几天后的复试,被评为第一名。七天后他又将参加廷试。廷试就是殿试,是封建社会取士制度的最高规格。据说张之洞的殿试答卷在当时颇有争议,优劣誉损评价不一,让阅卷评委很是头痛,后经两宫皇太后亲自审阅,西太后对张之洞的文章很是欣赏,“遂改为一甲第三”。
“加 油” 文化 为黔西南发展助力专家谈(一)
牂牁与夜郎简考
在安龙县木咱镇木咱村的一处崖壁之上,刻着“古牂牁”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入石三分,与古道一同承载着风雨的洗礼,默默地记录着安龙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
1234567891011 12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中国文联及各省文联
全国文艺家协会
团体会员及直属单位
其他网站
地址:贵州省安龙县招堤街道办龙顺社区杨柳街4号
电话:0859-5213612
传真:0859-5213612
工作邮箱:529240925@qq.com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2021 安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版权所有 京ICP证000000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