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利熙:全国评第一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国家二级演员、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州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族器乐演奏家、布依族文化艺术的杰出传承者。
韦利熙出生于安龙县洒雨镇竜堡村一一个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布依山寨。竜堡村东西南三面环水,北靠大山,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家乡的好山好水赋予了他超常的才华和灵性。丰富的布依民间音乐使他受到了熏陶。韦利熙从小就展示出了较高的音乐天赋。在安龙一中读书时,一次文艺汇演,老师叫几个会吹笛子的同学上台表演,韦利熙第一个上去,声情并茂地吹了一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让在场的师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后来就没有人敢上去表演吹笛子。1980年7月,凭着深厚的音乐基础,韦利熙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兴义师范音美班,在这里,学到的基本乐理知识,使他如虎添翼,音乐天赋也得到充分发挥。两年后,他被分到洒雨小学当了一名首乐教师。任教期间,他仍然坚持自学,不断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1986年8月,他又考人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唢呐专业,系统地学习了他的祖辈们吹奏了若干年、他自己也摸索了若干年的唢呐音乐专业知识。他也完成了人生从民间到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完美转变。从民族学院艺术系毕业后,韦利熙分配到了黔西南州歌舞剧团。从那时开始,韦利熙就深人到册享、望谟、贞丰等布依族聚居的村寨调研民间文化。其间,他肩负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调查了解和搜集整理有关勒尤的资料,包括制作的工艺、使用的材料、吹奏的乐曲、在群众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1989年至2007年间,先后在黔西南州成立四十周年文艺汇演、意大利国际民族民间艺术节、贵州“杜鹃杯”曲艺大赛、“中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纪念品联谊展示交易会”、央视音乐频道“民族中国”演播厅、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等场合个人或集体演奏了《思念调》、《浪哨歌》,《刺梨花开》、《卜嘿当》、《敬酒歌》等布依族民间乐曲,将布依族的代表性乐器勒尤和“声音的活化石”——八音坐唱传到了海内外。后因积劳成疾病逝在音乐创作中。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